“一处天生的避难所,也是一个理想的藏兵洞和战备要地。”秦时月说。
“真是上天有好生之德,天无绝人之路。”周紫苏俏皮地说。
水容也感慨:“是啊。我起初到这里,想在天子冈的仙鹤眼睛里安家的。但后来想想看,它那么出名,慕名前来的人一定不会少。天长日久,只会越来越多,不适合安家,所以在这山上到处找。有一天,我见到一只老鹰在山上树林上空盘旋,于是一连几天关注它的行踪和起落,才找到这个洞。只是我住进来后,老鹰只能换地方了,真是难为它了,嘿嘿。”
时月说,想到天子冈去看看。水容说,好,但不忙,先好好歇歇,有的是机会。
他知道秦时月十分好奇,又是个急性子,于是向他介绍说,所谓天子冈的风水,其实就是一个龙头石加两个洞穴,外加一泓泉水。
目前来说,龙头石是可以到的,两处洞穴从上往下到不了,得从下面的棠梓上攀上来,通过一条很隐蔽的小径,才能到达。
那孔泉水呢,在其中一个石洞里。
据水容介绍,龙头石其实就是传说中的仙鹤头,而龙头石正下方的两处山洞,自然就是仙鹤的两只眼睛了。
鹤眼自然是凹进去的,所以人站在仙鹤头顶,看不到下面的鹤眼,只能看到植被茂盛的深谷。
从这些方面讲,鹤眼所在之处,也是比较安全的,只是它的名气太大,山脚村里的老百姓又人人皆知,故还不能作为隐居或避难藏身之地。
鹤眼所在的两个岩洞,一个有水,一个没水。
据棠梓上流传的说法,早先两个岩洞都是有水的,但后来有个上山的妇女内急,在水潭边解决了,还在潭中洗了手,从此泉水干涸。按照风水上的讲法,即是仙鹤的一只眼睛瞎了,该风水宝地也就破了。
白苏听了好奇,问:“俞二哥,那此地又是一块怎样的风水宝地呢?”
秦时月也知道,据庙下、百花谷老辈人讲,天子冈有风水宝地,地在仙鹤的嘴里,也就是两个山洞正下方一处伸出的垄冈上。
据说此处福地,只有有福之人才有资格安眠;无福之人,葬下去了也不得安宁。
怎么个不宁法?
一是地震。一旦有人偷葬宝地,天子冈一带就会地动山摇,山脚棠梓上村民家的碗橱都会“啷啷啷”地响起来。
二是村民水缸的水会发臭。所以,只要出现这两个现象,棠梓上的人就会来冈上寻找,将新坟挖掉,曝尸荒野。几次三番之后,大家都知道仙鹤嘴里无法偷葬,于是才方罢休。
然而,什么样的人都有,什么脑筋人都能动出来。
有人到了垄冈上,装作砍柴不小心,一狠心将手指头切下来一截,挖开土埋了。结果呢?照样地动山摇,水缸发臭。村民们倾巢而出赶往冈上,一寸寸摸排查找,果然就在土里刨出一截新葬的断指,扬弃后,一切复归平静。
还有一个叫花子,在垄冈上睡觉,结果睡到半夜就被一顿巴掌打醒,见是一位青面獠牙的鬼怪,正扬着蒲扇样的手抽打得起劲。后又被一把揪起胸脯,骂道:“你这种讨饭骨头,哪里配睡这样的真龙宝地!马上给我滚蛋,要不打你个骨裂筋断!”说完将他整个人拎起来往山下扔去……
乞丐惊醒,连滚带爬下山,在山民那里哭诉,说这风水宝地有鬼神看护,连睡觉都不让。
那这处风水宝地,后来被谁家得走呢?说出来大名鼎鼎,就是几十里外秦梦云龙江洋涨沙上的孙家。
孙家是洋涨瓜桥埠的渔民,世代务农,下江捕鱼,上岸种地,过着渔樵耕种生活,连读书人都没出过。
到孙钟这一代,又种上了十亩田的西瓜。
却说这一年非常特别,整片瓜田里才结了一个大西瓜。为此,孙钟还日夜抽时间看守,防止被人偷吃了。
有一天,瓜棚里来了一处白胡子老头,向他讨瓜吃。好的孙钟看看瓜八成已熟,可以吃了,便摘下来,用刀切成三块,跟老者讲,一块祭祖,一块孝敬家中老母,一块供老者享用。老人直夸孙钟厚道,吃完西瓜后,飘然离去。
据说,那吃西瓜的老者原来是个神仙。为了感谢孙钟,也表彰他的孝顺,所以送了孙家三分之一的天下,于是后世才有了孙吴、曹魏、刘蜀三国鼎立的局面。
统一江东的吴国国君孙权,就是种瓜人孙钟的孙子。
而诞生孙权和他的哥哥孙策、父亲孙坚这些英雄豪杰,则又是通过天子冈“仙鹤形”这一风水宝地来实现的。
孙钟施瓜后,不久老母亲就病故了。他请了一位有名的风水先生,在云龙江南岸选择的风水宝地有两处,只是直到棺材都抬出了,家人还都没有想好选择哪一处,一路尚在争议。
后来,风水先生看看众口难调,便问了他们一句话:“你们到底是想出万代诸侯呢,还是一朝天子?”
族里有个有主见的人说:“万代诸侯也还要仰人鼻息,哪比得一朝天子风光,可以君临天下,唯我独尊!”
第117章 传奇天子冈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